搜寻

产品特色

    Mortgage

    防短炒银行有钱不赚的3个原因

    2024.03.19

    政府宣布全面「撤辣」,交投数据立时有明显改善,几个新盘销情亦十分理想,重现「一Q清」情况。楼市气氛终于迎来一阵热度,笔者身边不少较资深的投资者当撤辣消息一出后,已表示打算短期内入市,更进取的更打算以「摸货」方式赚一笔。然而,及后多间不论大小型银行均陆续传出不接受「摸货」按揭的消息,对于年轻一代来说,可能不清楚什么是「摸货」,而银行为什么不愿为「摸货」承造按揭呢?待笔者跟读者解释一下。

    「摸货」的举动,在1997年金融风暴前曾十分盛行。 摸货一字英文为「Confirmor」,意思是买家在签署买卖合约后,并在指定成交日期前,将物业权益,以高于合约价转让给其他买家,从而令原买家可以在短暂交易过程中图利。

    曾在97金融风暴前盛行

    「摸货」曾经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前十分盛行,一个单位在成交日前转让过三、四次是十分常见。 据报当年最夸张的摸货例子,一个单位竟可转让达14次。 一个物业在短时间内频繁转让,而每次转让大多较原先价高出一些,这样短炒自然有助刺激楼价上升。 举例陈先生(化名)以400万元买入一个单位,签署买卖合约并支付订金后,在成交日前以450万元,把权益转让予另一位买家,成功在账面上赚取50万元差价。

    这种短炒行为,直到2010年才被政府直接打击。 时任财政司司长曾俊华落实不容许买家,以楼花新盘买家以提名下手买家为由取消交易;否则,买家的订金将会被没收,兼把所没收订金上调一倍。 其后政府再新增额外印花税(SSD),物业在购入短期内出售,将要支付印花税,亦即其中一项辣招税。 随银行拒绝为「摸货」承造按揭,意味买家只能以full pay形式完成物业买卖;如买家未有能力full pay,就只能挞订,损失订金及其他费用。 虽然香港目前经济状况稳定,市场罕见买家无能力还款断供的例子,但银行仍然不愿意为「摸货」承造按揭,自然有其考虑因素。

    银行对后市看法审慎

    笔者估计有三个原因。首先,银行可能是受政府对楼市取态影响。 虽然政府宣布「撤辣」,但不等同鼓励短炒风气再次在香港蔓延。 所以在撤辣不久后即传出银行不承接「摸货」按揭,目的就是不希望当年短炒气氛炽热,令楼市大幅波动的情况出现。 其次,是银行对后市看法十分审慎,不愿承担更多风险。 第三个原因,是加上整个摸货的交易程序复杂,近十多年已在市场绝迹,就算银行有心推行,都需要时间再检讨审核细节。